
- 2019年7月10日-12日,上海揽境展览主办的2019年蓝鲸國際標簽展、包裝展...[詳情]
2019年蓝鲸標簽展_蓝鲸软包裝展_蓝鲸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
普林太托KF 420*594
-
杭华油墨UV161 红色S
-
东丽版材 WF95DY3
-
杭華紫外光固化油墨

- 膠印油墨

- 膠印材料
- 絲印材料
“十五五”新材料産業發展規劃
2025-08-13 12:54:02.0 来源: 责编:张晓丹
一、産業背景與發展形勢
(一)“十四五”發展回顧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总产值突破8.2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2%以上。关键战略材料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前沿新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步伐加快。
——成就:在超高强度钢、高性能碳纤维、半导体硅片、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实现技術突破和规模化應用;材料基因组、增材制造等新方法應用深化;国家级新材料平台建设取得成效;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形成若干特色产业集群。
——挑战:部分高端材料(如高端芯片用光刻胶、高纯度靶材、航空发动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高性能医用植入材料)仍受制于人;关键核心工艺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材料设计-制备-應用一体化协同不足;标准、测试评价体系尚需完善;原始创新能力与顶尖人才团队仍需加强;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增大。
(二)“十五五”面臨形勢
全球新材料科技竞争空前激烈,颠覆性创新不断涌现。新材料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術深度融合,研发范式加速变革(如AI for Materials)。主要经济体纷纷强化战略布局,供應链安全与韧性成为焦点。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和未来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深海空天开发等)的蓬勃发展,对新材料的性能、可靠性、绿色化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抢抓机遇,系统布局,着力破解瓶颈制约,推动新材料产业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创新驱动、需求牵引、绿色低碳、开放协同。以提升关键战略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前沿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術攻关-产业转化-规模應用”全链条发展生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二)基本原則
- 創新引領,自立自強。强化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突破关键核心技術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需求牵引,應用导向。紧密对接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健康需求,加速新材料迭代應用与市场培育。
- 企業主體,協同融合。發揮龍頭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深化産學研用協同,推動軍民融合、兩化融合。
- 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貫穿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發展環境友好材料與綠色制備工藝,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 系統布局,重點突破。統籌規劃,分類施策,集中資源攻克“卡脖子”材料,培育壯大前沿新材料。
(三)發展目標(到2030年)
- 保障能力显著跃升。关键战略材料综合保障能力达到80%以上,前沿新材料形成一批全球领先原创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所需核心材料实现自主可控。
- 创新能力全球并跑。新材料研发投入强度持续提高,突破50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建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高地,材料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
- 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形成20个以上特色鲜明、链条完整、國際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 绿色智能深度转型。材料生产过程的能耗、排放强度显著下降,智能制造新模式广泛應用,绿色低碳材料占比大幅提升。
- 生态体系健全完善。新材料标准、测试评价、计量、认证、数据共享等支撑体系与國際接轨,产业政策环境更加优化。
三、重點發展方向
(一)先進基礎材料
——先进钢铁材料:超高强度汽车钢、高耐蚀海工钢、特种装备用钢、高等级电工钢、高性能工模具钢、绿色低碳冶金技術産品(如氢冶金钢)。
——先進有色金屬材料:高強高韌鋁合金(航空鋁材、汽車輕量化用鋁)、高性能鎂合金、钛合金(寬幅板材、精密型材)、銅基電子材料、稀有金屬功能材料。
——先進化工材料:高端聚烯烴(茂金屬聚乙烯/聚丙烯)、特種工程塑料(聚醚醚酮PEEK、聚酰亞胺PI等)、高性能合成橡膠、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電子級化學品、高純試劑。
——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水泥基複合材料、特種玻璃(顯示玻璃基板、藥用玻璃)、特種陶瓷(結構陶瓷、功能陶瓷)、新型建築材料(節能、防火、隔音)。
(二)關鍵戰略材料
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粉末冶金盘)、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铝锂合金、钛铝系合金)、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极端环境服役材料(超低温、强辐射)。
新一代信息技術材料:
——集成電路材料:大尺寸矽片(300mm及以上)、碳化矽/氮化镓襯底與外延片、高純金屬靶材(Cu,Co,Ru等)、先進光刻膠及配套試劑(ArFi,EUV)、電子特氣、高精度抛光材料、先進封裝材料(Fan-out,3DIC用)。
——新型顯示材料:OLED發光/傳輸/注入材料、量子點材料、Micro-LED外延與巨量轉移材料、柔性顯示基板材料。
新能源材料:
——電池材料:高比能高安全锂離子電池材料(高鎳/無钴正極、矽碳/锂金屬負極、固態電解質)、鈉離子電池材料、液流電池材料、氫能材料(高效電解水催化劑、高密度儲氫材料、高性能燃料電池膜電極及質子交換膜)。
——光伏材料:高效晶矽電池材料(N型矽片、新型金屬化漿料)、鈣钛礦電池材料(穩定性提升)、薄膜光伏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高端植入器械材料(可降解金属/高分子骨修复材料、人工关节表面涂层、心脏瓣膜材料)、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药物缓控释材料、医用级增材制造材料(钛粉、生物墨水)、高端诊断试剂关键材料。
节能環保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反渗透、气体分离)、高效催化材料(汽车尾气净化、工业脱硝)、环境修复材料、高温多孔材料、高效绝热材料、永磁节能材料。
(三)前沿新材料
——低维与智能材料:石墨烯(规模化制备与器件應用)、碳纳米管、M-Xenes、智能响应材料(形状记忆、自修复、压电/热电)、仿生材料。
——量子信息材料:量子點、拓撲絕緣體、量子磁性材料、單光子源/探測器材料。
——先進能源材料:新型超導材料(室溫超導探索)、熱電轉換材料、新型核能材料(耐輻照、嬗變)。
——生物基與可持續材料:高性能生物基高分子(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生物基單體、CO₂基材料、可持續回收設計材料。
——材料基因工程:高通量計算/實驗/數據驅動的新材料研發新範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