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7月10日-12日,上海揽境展览主办的2019年蓝鲸國際標簽展、包裝展...[詳情]
2019年蓝鲸標簽展_蓝鲸软包裝展_蓝鲸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
普林太托KF 420*594
-
杭华油墨UV161 红色S
-
东丽版材 WF95DY3
-
杭華紫外光固化油墨

- 膠印油墨

- 膠印材料
- 絲印材料
“十五五”新材料産業發展規劃
2025-08-13 12:54:02.0 来源: 责编:张晓丹
(八)培育優勢企業與人才團隊
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材料领军企业,是提升产业整体实力的关键。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技術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做大做强。每年遴选5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材料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如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份额,培育出10家以上营收超100亿元的领军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专注细分领域,打造一批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培育出1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例如,在高性能纤维细分领域,培育专注于芳纶纤维研发生产的专精特新企业,凭借其独特技術与高品质産品占据细分市场领先地位。
加强新材料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新材料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回国创业,如为引进的顶尖人才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每年引进海外高端人才200名以上。加强产学研用人才交流合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人才互聘、联合培养等活動,培养既懂技術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每年培养复合型人才1000名以上。
專欄8:新材料企業與人才培育計劃
培育愿景:培育出50家以上具有國際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培养和引进5000名以上新材料领域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材料人才队伍,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各类人才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
具体措施:设立新材料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每年规模为3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的技術创新、并购重组等发展活動。建设20个新材料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包括高端人才研修、专业技能培训等。
成果预期:
- 2026年,完成企業培育名單確定與人才培養基地規劃建設;
- 2027-2028年,企業發展成效顯著,人才培養基地培養和引進大量人才;
- 2029-2030年,实现培育目标,我国新材料企业國際竞争力大幅提升,人才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工作任务还包括建立新材料企业成长跟踪服务机制,为培育企业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开展人才交流对接活動,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人才的流动与合作;对在新材料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九)促進新材料産業特色集聚發展
优化新材料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向资源优势地区、产业基础较好地区集聚,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环渤海地区,凭借其在科研资源、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用新材料,打造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建设5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产值占地区新材料总产值的60%以上。园区内形成从原材料供應、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如北京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用新材料研发创新,天津侧重于高端装备用新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在长三角地区,依托其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培育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例如,江苏在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通过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技術交流与合作,实现高性能纤维的规模化生产与复合材料的创新應用,産品广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上海则在先进半导体材料方面,凭借强大的科研力量与产业配套,不断突破关键技術,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國際地位。
專欄9:新材料産業特色集聚發展工程
工程目标:打造10个以上具有國際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30个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园区,园区内企业产值占全国新材料总产值的70%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空间格局。
实施路径:制定新材料产业园区建设标准与产业集群培育指南,引导各地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设立产业集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规模为5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给予资金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链招商等。
阶段成果:
- 2026年,完成産業園區和産業集群的規劃布局,啓動專項資金支持項目;
- 2027-2028年,産業園區和産業集群建設初見成效,産業鏈不斷完善,産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 2029-2030年,實現工程目標,我國新材料産業在全球産業分工中占據有利地位,産業集群成爲推動産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具体工作包括开展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估,对优秀产业集群给予政策倾斜;组织产业园区间的交流合作活動,推广先进经验;加强产业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与效率,促进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与资源共享。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建立国务院牵头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将新材料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组建国家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战略研判和路径优化。
(二)加大政策支持
财税支持:设立新材料产业基金(规模500亿元),对重点项目给予30%资本金补助。延续新材料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金融支持:鼓励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企业在科创板、北交所上市,推行“科技保险+信贷”联动模式。
(三)強化人才培育
实施“材料人才专项计划”,培养100名战略科学家、1000名青年领军人才。在高校增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拔尖计划,推行“产学研用”联合培养。
(四)完善標准體系
建立“新材料标准领航工程”,制修订800项关键标准,推动200项标准國際互认。建设国家新材料标准数据库,实现“一次检测、全球互认”。
备注:本“十五五新材料产业规划”,由《材料汇》结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进行编写,不作为实际政策引用,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