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年7月10日-12日,上海揽境展览主办的2019年蓝鲸國際標簽展、包裝展...[詳情]
2019年蓝鲸標簽展_蓝鲸软包裝展_蓝鲸


- 今日排行
- 本周排行
- 本月排行

-
普林太托KF 420*594
-
杭华油墨UV161 红色S
-
东丽版材 WF95DY3
-
杭華紫外光固化油墨

- 膠印油墨

- 膠印材料
- 絲印材料
“十五五”新材料産業發展規劃
2025-08-13 12:54:02.0 来源: 责编:张晓丹
四、重點任務與重大工程
(一)突破重点應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
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及关键领域的迫切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新材料。
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如航空发动机需新型高温合金,其在1100℃高温下,持久强度达120MPa以上,抗氧化性能提升30%,以增强发动机热效率与可靠性;飞行器结构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强度要达7GPa,模量达350GPa,助力减轻飞行器重量,增加有效载荷与续航里程。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依赖于新材料突破,动力电池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含量需提至90%以上,能量密度达300Wh/kg;轻量化铝合金材料要研发出屈服强度≥350MPa且冲压成型性能优良的板材,用于汽车车身及零部件制造,降低整车重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电子信息领域,集成电路制造用12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要达11N(99.999999999%);5G通信基站的高性能射频前端材料,需实现低插损(≤0.5dB)、高隔离度(≥40dB),保障信号传输质量。
专栏 1:重点领域新材料攻坚专项行动
1、航空航天領域
——高温合金材料: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 1200℃高温下,持久强度提升 20%,抗热腐蚀性能提高 30%,满足航空发动机在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需求。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應用于飞行器机翼、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件,拉伸强度提高 20%,密度降低 10%,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同时,实现航空航天结构的轻量化,提升飞行器的性能与燃油效率。
——轻质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氮化硅等,用于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涡轮叶片等部件,降低部件重量 15%,大幅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增强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表现。
——航空用 SiC/SiC 复合材料:密度 2.5 - 2.9g/cm³,室温拉伸强度≥250MPa,1300℃拉伸强度≥200MPa,强度保持率≥80%(1300℃、120MPa 应力下氧气环境热处理 500 小时),具备优异的耐高温、高强度性能,适用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及飞行器热防护系统。
——高性能航空航天石墨密封材料及制品:具备出色的密封性能、耐高温性能及化学稳定性,可在高温、高压、高转速等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确保航空航天設備的安全运行,广泛應用于航空发动机、飞行器液压系统等关键部位。
——航天用高性能厚壁管材:抗拉强度≥510MPa,屈服强度≥420MPa,延伸率≥8%,残余应力小于 40MPa,超声波符合相关标准,具有高强度、良好韧性和低残余应力等特点,适用于航天领域的特殊管道需求,如推进剂输送管道等,保障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
2、新能源汽車領域
——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材料:研发镍含量≥95% 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与硅基负极材料,搭配高电压电解液,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 350Wh/kg,循环寿命超 2000 次,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与电池使用寿命。
——汽车轻量化铝合金材料:6 系、7 系铝合金用于汽车车身及底盘,屈服强度达 400MPa 以上,延伸率≥12%,实现汽车零部件减重 20% - 30%,有效降低整车重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突破质子交换膜、催化剂、气体扩散层等技術,降低燃料电池成本 30%,耐久性提升至 5000 小时以上,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半固態工藝鎂合金:通過半固態工藝提升了鎂合金的強度、延伸率和耐腐蝕性能,爲新能源汽車部件的性能提升與輕量化提供新方案,有助于降低整車能耗與提高續航能力。
3、電子信息領域
——集成电路制造关键材料:实现 12 英寸超高纯硅片(纯度≥11N)国产化量产,开发 193nm 浸没式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光刻分辨率达 28nm 以下,满足集成电路制造不断向高精度、高集成度发展的需求,助力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同时要关注高纯试剂、电子气体、抛光材料、靶材、掩模板等集成电路其他关键材料。先进封装材料包括 IC 载板、电镀液、环氧塑封料、电子胶粘剂、硅微粉、临时键合胶等,IC 载板作为芯片与外部电路的连接载体,需具备高精度布线能力;环氧塑封料需兼具绝缘、散热和机械保护功能,保障封装后芯片的稳定运行。
——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材料,提升显示面板发光效率、对比度与色彩饱和度,OLED 材料发光效率提高 20%,QLED 材料色彩纯度提升 15%,为电子显示産品带来更优质的视觉体验。
——5G 通信关键材料:氮化镓(GaN)、碳化硅(SiC)等用于 5G 基站射频前端,实现射频芯片高功率、高效率、低噪声性能,插损降低至 0.3dB 以下,增强通信信号质量与传输距离,保障 5G 通信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
——电子级超细高纯球形二氧化硅:具有高纯度、低杂质含量、良好的球形度和分散性等特点,广泛應用于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基板、电子陶瓷等领域,可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散热性能,是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4、生物醫藥領域
——生物可降解醫用材料: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等用于可吸收縫合線、組織工程支架、藥物緩釋載體,精准控制降解速率與力學性能,滿足不同醫療場景需求,減少患者二次手術痛苦,促進組織修複與再生。
——高性能醫療器械材料:钛合金、钴鉻合金、氧化锆陶瓷等用于人工關節、心髒支架、牙科種植體,具備優良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與力學性能,延長醫療器械使用壽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診斷試劑關鍵材料:量子點、金納米粒子、適配體等用于體外診斷試劑,提高靈敏度、特異性與檢測速度,實現疾病早期精准診斷,爲疾病的及時治療提供有力支持。
——含镁可降解高分子骨修复材料:采用三元成分组合设计与超低温 3D 打印制备工艺,攻克材料降解速率调控、力学性能匹配及成骨活性诱导难题,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填补國內镁基骨修复材料领域技術空白。
5、交通運輸領域
——轨道交通轻量化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复合材料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转向架,降低车辆自重 15% - 20%,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与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具备良好防火、隔音性能,提升乘客乘坐体验。
——汽车高性能轮胎材料:新型橡胶材料与增强纤维材料用于汽车高性能轮胎,耐磨性提高 25%,抗湿滑性能提升 15%,滚动阻力降低 10%,降低汽车油耗,保障行驶安全。
——船舶用高性能防腐材料:高性能防腐涂料与金属涂层材料用于船舶船体、甲板、設備,提高海洋环境下耐腐蚀性能,延长船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30% 以上,确保船舶长期安全运行。
——空风装置用高性能管材:抗拉强度≥270MPa,屈服强度≥110MPa,延伸率≥12%,超声波符合 A 级,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适用于轨道交通、汽车等交通工具的通风系统,保障空气流通的顺畅与設備的正常运行。
6、能源電力領域
——高效光伏电池材料:新型钙钛矿光伏电池材料、高效多结太阳能电池材料,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钙钛矿光伏电池效率达 28% 以上,多结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 35%,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推动太阳能能源的广泛應用。
——大容量储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的电极材料、电解液材料与隔膜材料,提升储能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与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 300Wh/kg 以上,循环寿命超 3000 次,满足能源存储与稳定供應需求。
——电力传输用超导材料:突破高温超导带材大规模制备技術,應用于电力传输、储能、电机等,降低电力传输损耗 20% - 30%,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促进能源高效传输与利用。
——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储氢管材:抗拉强度≥310MPa,屈服强度≥264MPa,延伸率≥12%,超声波符合 A 级,循环打压次数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储氢性能,适用于氢气的储存与运输,为氢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材料支撑。
7、環保领域
——高效污水处理材料:超滤膜、反渗透膜、活性炭纤维、光催化材料等用于污水处理,对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去除率达 95% 以上,高效净化水质,助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
——大气污染治理材料:蜂窝状催化剂、分子筛吸附剂用于工业废气处理、汽车尾气净化,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去除效率高,氮氧化物去除率达 85% 以上,挥发性有机物去除率达 90% 以上,改善空气质量。
——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材料:廢舊塑料回收利用的改性材料、建築垃圾再生利用的膠凝材料,提高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減少環境汙染,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生物基 1,2 - 戊二醇: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自主研发闭环生产工艺制备,具有天然抗菌、高效保湿及 100% 生物降解性,可广泛應用于化妆品、农药、医药及高端工业领域,相比传统石油基材料,年处理废弃物超 200 万吨,碳减排约 75%,为環保型材料的應用提供新选择。
8、海洋工程領域
——海洋結構用耐蝕材料:耐海水腐蝕、耐沖刷的金屬材料與複合材料,如耐蝕合金鋼、纖維增強塑料,用于海洋平台、船舶、海底管道,提高海洋結構物使用壽命,降低維護成本,保障海洋工程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
——深海探测用高性能材料:钛合金、高强钢、陶瓷基复合材料用于深海探测器、水下机器人,满足深海高压、强腐蚀环境对材料的严苛要求,确保設備可靠运行,助力深海资源探测与开发。
——海洋新能源材料:風電葉片用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潮汐能發電裝置用耐腐蝕金屬材料,推動海上風電、潮汐能發電等海洋新能源産業發展,促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
9、智能裝備領域
——傳感器用敏感材料:壓電材料、熱敏材料、氣敏材料用于壓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提高傳感器靈敏度、響應速度與穩定性,實現對環境參數的精准感知與監測,爲智能裝備提供准確的數據輸入。
——機器人關節用高性能材料:高強度鋁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工程塑料用于機器人關節、傳動部件,提高機器人運動性能與負載能力,降低自身重量,提升機器人的靈活性與工作效率。
——智能穿戴設備用柔性材料:柔性电路板、柔性显示屏、柔性锂离子电池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可穿戴医疗設備,提高智能穿戴設備舒适性、便携性与功能性,满足用户对便捷、个性化智能設備的需求。
——本征阻燃半硬质三聚氰胺隔热吸音缓冲材料:具有本征阻燃、隔热、吸音、缓冲等特性,應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部件等领域,填补國際空白,为智能装备的安全运行与性能提升提供材料保障,可有效降低設備运行过程中的噪音与热量影响,提高設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10、國防軍工領域
——隱身材料:雷達隱身材料、紅外隱身材料用于飛行器、艦艇、導彈,降低武器裝備雷達散射截面積與紅外輻射強度,提升隱身性能,增強作戰效能,使武器裝備在戰場上更具隱蔽性與生存能力。
——高性能武器裝備結構材料:高強度合金鋼、陶瓷裝甲材料、高性能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用于坦克裝甲、火炮身管、槍械,提高武器裝備防護性能與使用壽命,保障作戰人員安全,提升武器裝備的實戰性能。
——火工品與推進劑材料:高性能火工品材料、推進劑材料用于彈藥、火箭發動機,提高火工品安全性、可靠性與能量輸出,提升推進劑比沖、燃燒穩定性,增強武器裝備作戰性能,確保武器在複雜作戰環境下的有效使用。
——超高纯金属电积板和锭材:具有超高纯度,杂质含量极低,可應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的电子器件、精密仪器等关键部件制造,能够提高电子設備的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以及信号传输质量,满足国防军工对高端材料的严格要求,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关键支撑。
(二)布局一批前沿新材料
前沿新材料的研究与储备是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在纳米材料领域,深入探索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術,如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实现纳米粒子在高性能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均匀分散,使拉伸强度提升50%以上,可應用于高端电子産品外壳及航空航天结构件,提升産品性能与质量;对于纳米催化材料,精准调控纳米粒子的尺寸、形貌及表面原子排列,将催化剂活性提高1倍以上,为化工、環保等领域的绿色生产工艺提供支撑,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污染。
量子材料作为极具潜力的前沿领域,量子点材料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的應用研究至关重要。制备高质量、高发光效率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单光子纯度达到95%以上,将为构建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探索量子霍尔材料在新型电子器件中的應用,开发基于量子霍尔效应的超低功耗电子器件,有望推动信息技術实现跨越式发展。
智能材料领域中,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于制作可重复展开的结构部件,形状回复精度达到0.1mm以内,确保航空設備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运行;智能高分子材料應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药物控释系统,能够实现药物的精准释放与长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